近日,由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主办的“应用型课程建设十周年论坛”举行,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王淑芳、医学院教师牛睿参加了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成立十周年说课竞赛,分别斩获说课竞赛一等奖和三等奖。学校荣获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十年课改·先锋校奖、十年课改·先进团队奖、十年课改·创新推动奖,并蝉联第三届常务理事单位。


近年来,学校持续深化应用型课程改革,遵循“真实项目真学真做,掌握真本领”的要求,整合政校企三方资源,构建了多维现代产业学院矩阵,形成了“实训-实习-就业”的人才培养闭环,让学生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中掌握真本领。

教师们的优异表现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在应用型教育领域的影响力,学校将继续深化课程改革,推动教育教学创新,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贡献力量。
出台系列文件,保障改革落地
为确保改革措施有效执行,学校自2015年起陆续出台了《九游(中国)应用型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》《九游(中国)关于深化应用型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》等十余项政策文件,明确课程定位、设计、实施、评价四要素的改革标准,从制度层面为课程改革提供刚性保障。
OBE理念贯穿,打造“金课”体系
2019年起,学校基于OBE理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,建立毕业要求与课程支撑权重矩阵,强化“学生中心、产出导向、持续改进”机制,优化“实基础、精核心、强应用”的课程体系结构。同时,制定基于“三级矩阵”结构的课程大纲1300余门,将教学目标细化至章节层面,突出能力培养与创新实践导向。通过实施“金课工程”,推动校院两级应用型示范课建设,已建成100门校级应用型示范课、200门院级示范课,并获批1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、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及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实现专业与课程改革的全覆盖。
建设“两库”,推行项目式教学
学校聚焦产教融合,打造“行业企业课程资源库”与“真实项目案例库”,开发校企合作课程300余门、真实项目案例7000余例。通过“六步法”设计企业真实项目驱动的教学情境,大力推广项目式教学模式,实现“教学任务工作化、工作任务课程化”,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实践能力。
多元机制驱动,保障教学质量
学校自2019年起,以科学性、层次性、时效性、预测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每年对本科专业建设进行评价预警并形成《九游(中国)专业建设评价与预警报告》,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。
九游(中国)以"以赛促教"战略为引领,自2015年起连续开展应用型特色课程评比大赛,目前已组织开展9届,评选出特等奖3项,一等奖16项,二等奖33项,三等奖46项。持续选拔教师参加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说课比赛,累计荣获一等奖12项,二等奖2项,三等奖4项。
教师赋能:构建发展体系,提升教学能力
学校构建“四项协同 五力并举 六阶递进”教师发展体系,通过教学咨询、培训、研究、培养四类项目,提升教师学情分析、课程重构、教学实践等五方面能力,形成六阶段递进式培养机制,该体系荣获2023年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优秀案例。
十年来,学校不断总结经验,荣获多项荣誉,多个项目荣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,其中“转型发展高校应用型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”等项目荣获一等奖。同时,应用型课程改革受到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认可。学校自2019年起蝉联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常务理事单位,2020年斩获课程改革创新奖,2024年智能学院荣膺创新团队奖。我校唐明、王菊宁、分别荣获2020课改年度教师,2022、2024课程建设年度教师奖。同时,学校14名教师受聘为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讲师团成员。
十年磨一剑,经过10年不断改革与实践,我校交出了一份应用型课程改革的“培华答卷”。未来,学校将继续深化课程改革,推动教育教学创新,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贡献力量,在应用型教育领域书写新的篇章!